电动车乱停乱放、飞线充电隐患多?别担心!呼家楼街道用“党建红”+“科技蓝”双色画笔给老旧车棚来了场“变形记”曾经杂乱无章的停车区如今“颜值”与“智商”双双在线
01党建引领激活基层治理 “神经末梢”
车棚改造前状态
社区网格员们在日常的巡查走访中发现,由于周边缺乏足够的充电设施和停车空间,经常会有电动车随意摆放,有的甚至随意停放在通道口,不仅影响了通行,还破坏了环境的美观,而车棚的消防安全问题更是不容忽视。
面对这一问题,街道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秉持“民有所呼,我有所应”理念,以网格为治理单元推动问题解决。为全面掌握居民真实需求,通过实地勘察等方式开展走访调研,对现有车棚的结构安全、空间布局进行专业评估,商讨车棚改造方案,并依托居民议事协商会平台,组织网格员、党员代表、居民代表共同商讨。最终,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,确定了电动自行车停放车棚安全等级提升改造项目。02“黑科技”全副武装智能车棚筑牢安全“防火墙”
走进改造后的智能车棚,“硬核科技” 随处可见。封闭性车棚融合物联网技术,安装火灾识别与应急响应系统。
火灾识别主机 24 小时值守,一旦发现火情,悬挂式灭火器立即启动,声光报警、广播预警同步响应,系统还会同步以短信 / 电话形式通知物业值班室、社区安全员及街道平安建设办公室,确保相关人员第一时间收到警报。
管理人员不仅能远程实时查看车棚动态,还能远程操控灭火器,以最快速度扑灭火情;通过 “车棚消防智能管理云平台” 生成事件报告,详细记录火灾发生时间、地点、处理过程等信息,便于事后追溯和分析。
呼家楼北街17号楼改造前
呼家楼北街17号楼改造后
呼南14号楼北侧改造前
呼南14号楼北侧改造后
“改造后就是不一样,看起来都高大上了!以前这里堆着‘僵尸车’和堆物堆料,改造的同时也清理了,现在敞亮多了!” 正在停车的刘阿姨笑着说,她特意指了指朱红色的悬挂式灭火器:“起初以为是装饰,听工作人员介绍才知道是悬挂式灭火器,遇火情能自动启动,这次升级改造后更有安全感了。”
细节之处更彰显人文关怀。车棚配备的自动感应门和刷卡一体机,让居民进出更加轻松便捷;重新修补划线的地面,让停车秩序井然;防火涂料的使用,提升了车棚的耐火等级;就连灭火器都选用环保型水基灭火器,既保障安全又绿色环保。运维方阿凡奇公司表示,除了日常的维护,若车棚发生火灾,他们还可以提供先行理赔处理等事务,包括车辆被盗剐蹭等,免去居民朋友的后顾之忧。03共治共享编织民生“幸福网”
电动自行车停放车棚安全等级提升改造项目正稳步推进。目前,第一期工程已圆满收官,12 处车棚完成智慧升级,覆盖关东店、金台里、呼南等 8个社区,改造总面积达 1449.95 平方米。这些焕然一新的智能车棚,以科技赋能安全管理,成为社区安全治理的新样板。据悉,第二期改造计划已提上日程,惠及12个社区,更多居民将享受到安全便捷的充电停车服务。
平安建设办公室科长刘勍介绍,该项目通过引入物联网、智能监控等新兴科技手段,搭配专业运维团队的精细化管理,构建起全链条安全防护体系。不仅能实时监测车棚消防安全隐患,更能在事故发生时迅速响应处置,大幅降低灾害损失,更好地保障辖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。从 “治理痛点” 到 “智慧有序”,呼家楼街道这场电动车棚改造,不仅是硬件设施的升级,更是基层治理模式的创新实践。党建引领把准方向,科技赋能提升效能,居民参与凝聚合力,三方协同织就了一张坚实的安全网、幸福网。未来,呼家楼街道将继续探索更多治理新路径,让科技与温度并存,为居民打造更安全、更便捷、更美好的生活环境,书写基层治理的新篇章!